个人简介:
彭良友,男,1976年1月出生,湖北省利川市人。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1994级本科;1998年保送至本校粒子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0年4月转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习;2002年2月赴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5月毕业后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工作至今,先后任副教授和博雅特聘教授,2019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副院长。
漫漫求学路中,名师荟萃采众长
1993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迎来九十华诞,此时彭良友刚刚踏入高三的门槛不久,华中师大这所华中名校深深吸引着他,“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激励着他。1994年9月,彭良友怀着对物理学的敬畏和浓厚的兴趣,如愿以偿地迈入了庄严的华师老校门。在这里,他碰到了忘我工作、甘为人梯的师长,忠厚朴实、热心向上的同学,受到了优质的物理学基础训练和人生教育,收获了一生受用的师生情和同窗谊。乐于奉献的刘武教授、爱生如子的罗东爱教授、惜才如命的汪德新教授等一大批老师,都给他留下了鲜活的印象,成为了他毕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精神支柱。1997年左右,在刘连寿教授和吴元芳教授的带领下,他作为本科生与粒子所的研究生一起研读俄罗斯的数学分析教材以及自组织领域里的经典文献。
1998年彭良友被保送到粒子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时,师从统计物理学领域中的知名青年教授陈晓松老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研有所获,以有限尺度下的临界现象为研究课题。同时,他学习了大量相关的研究生基础课程,包括王恩科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讲授的“量子场论”、陈立华教授的“量子统计物理”、刘连寿教授的“粒子物理”、华中理工大学张端明教授的“群论”、贾亚教授的“高等量子力学”等。研究所为研究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一流的条件,营造了大家庭般的温暖氛围和国际化的科研育人环境。国外优秀学者的频繁到访、合作研究和暑期授课的开展,也极大地拓宽了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活跃了研究生们的科研思路。彭良友在粒子所近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受到了良好的启发性教育,坚定了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攀登的信念。由于一些机缘巧合,他于2000年4月转学进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习,先后师从分子光谱学领域中知名学者刘煜炎研究员(同为华中师范大学校友)、著名的原子分子物理学家詹明生研究员、以及计算原子分子物理领域中的饶建国研究员。从此,彭良友的研究兴趣逐步转向原子与分子物理学领域。
在饶建国研究员的推荐下,彭良友获得了英国政府的全额奖学金,于2002年2月赴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J.F. McCann (理论)和 I. D. Williams(实验)教授,也与外场中的原子研究领域中著名的K. T. Taylor教授有着密切的合作。在此期间他的研究课题为激光与原子分子的超快动力学,这也是他在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所带领的研究小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2005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学家 A. F. Starace教授的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Starace教授是Ugo Fano的学生,沿袭了美国老一辈物理学家的优良学术传统。他平易近人,不仅教会了组员如何开展学习和研究,还垂身示范教会了大家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带领研究团队,这段宝贵的经历为彭良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达13年的求学之路看似十分坎坷,但对彭良友而言,这条道路曲径通幽、风光旖旎。他在不同国家文化和不同研究领域中,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前辈和同学,认识了风格迥异的治学方略,锻造了兼容并包的精神风范,拓展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活跃思维,为他积淀了为人师表并独立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宝贵经验。
三尺讲台传道,诲人不倦育英才
2007年8月,彭良友加入到了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龚旗煌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继续开展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超快动力学研究,并与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实验研究密切配合、共创佳绩。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开启了中国物理本科教育的先河,一百多年以来,一直引领和服务于中国的物理学教育,为国家的教育、科研和国防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彭良友深知,在这样一所著名学府任教绝非易事,从一开始就把教学与育人工作摆在所有工作的首位。从担任助教开始,他便虚心向周围的同事们学习如何教学。
从2009年起,他在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独立讲授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电动力学”。在2012年担任新莆京3969现代光学研究所副所长期间,在龚旗煌教授的倡议和大力支持下,他牵头在北京大学新莆京3969申请设立了原子与分子物理二级学科,并持续支持相关核心课程建设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从2014年开始,与同事一起开设本科生选修课“光学前沿”;从2016年起作为课程负责人与其他同事一起开设本科生主干基础课“计算物理学”;从2019年开始担任新莆京3969副院长、负责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工作以来,彭良友仍坚持每年春秋学期轮流独立讲授“计算物理学”与“电动力学”两门重要课程以及其它选修课程,从未离开讲台半步。
此外,从2021年起,彭良友还加入了北京大学湖北招生组,为优秀的湖北高中学子选择到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学习提供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
十年如一日,永不停歇求真知
从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起,彭良友一直都在探索用更精准的光追随原子分子内部的动力学,琢磨如何利用光场去操控电子的运动。电子运动的自然尺度处在阿秒到飞秒的量级,因此研究如何获得相应时间尺度的激光脉冲,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超短激光是窥探和控制物质中电子运动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领域中,彭良友深知,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并在理论上精确研究和预言新的物理现象,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多时空尺度下电子与原子动力学相互耦合的高度非线性问题,涉及到发展大规模的数值方法精确求解高维含时偏微分方程,所得到的结果需要与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做定量对比并阐明背后的物理机制。彭良友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是国际上少数几个且是国内首个成功开发出求解两电子原子与分子含时薛定谔方程大型程序的研究组,并发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半经典方法或半解析模型。他所领导的小组利用这些工具做出了一些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在Phys. Rev. Lett.、Physics Reports、Phys. Rev. A/E、J. Chem. Phys、J. Phys. B、Chin. Phys. B、Acta Physica Sinica等国内外知名物理学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彭良友十年如一日的持续研究,不断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与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波兰等国家的同行建立了广泛的长期合作关系,并获得了国内外多个重要奖项和荣誉。彭良友还十分重视本领域中的学术服务和科普工作,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秘书、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应邀做客“疫情年的科学力量”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直播活动;2021年获得美国物理学学会杰出审稿人称号。2021年5月,他还接受了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戎钰的采访,呼吁国家和社会要为科学家创造“坐冷板凳”的氛围,同时建议全社会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作为超快过程的追随者
彭良友永远在求索之路上
(本文已经校友审阅)
新莆京3969党委融媒体中心
新莆京3969团委宣传中心
制作 | 彭良友 王执睿
责编 | 赵小雨
审校 |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