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源于1903年成立的文华书院大学部,今年将迎来百廿华诞。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最早可追溯到大学部成立之初开设的物理学课程。1924年,在文华大学基础之上组建华中大学,物理学系随之成立。经过几代学人的赓续接力,物理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于2002年组建成立了新莆京3969。
近二十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首次从实验上确定了零重子密度下强子物质转变为夸克物质的温度(被《Physics World》评为2011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发现了双粲重子(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突破性成果,还系统测量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守恒荷的涨落、各类粒子的产额以及集体流的组分夸克标度行为,指出了过程在解释B物理反常时的重要影响,建立了并合新星全新模型并成功解释GW170817引力波事件中的光学暂现源,创制了用于能源转换与存储的若干非贵金属材料体系,揭示了基于腔量子点实现微纳器件基态冷却和非经典声子辐射的物理机制等。
依托上述这些成果,学院组织各物理学相关方向课题组撰写了评述、研究论文和进展介绍共计18篇,以专辑的形式于近日发表于《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期刊(第53卷第9期),以此向学校百廿华诞献礼,向物理、天文及相关学科同仁介绍各方向的前沿概况尤其是学院团队在这些方向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专辑封面以学院目前所在的9号楼为主体,右下区域为120周年校庆标识,它以学校新南门为造型主体,代表求学之门、明德之门、信仰之门。
责任作者 |
类型 |
题目 |
庞龙刚、秦广友、王恩科、张本威、张汉中 |
评述 |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喷注淬火和介质响应 |
刘 峰、罗晓峰、施梳苏、王亚平 |
评述 |
RHIC能区夸克物质性质和QCD相结构的实验研究 |
丁亨通 |
评述 |
QCD手征相结构的格点量子色动力学研究进展 |
陈绍龙 |
评述 |
中微子和暗物质物理的关联研究 |
郑小平 |
评述 |
中子星退禁闭相变与天文检验 |
俞云伟 |
评述 |
快速旋转磁陀星驱动的类超新星现象研究概述 |
谭华堂、李高翔 |
评述 |
腔光力体系中非经典振动态研究进展 |
徐 俊、胡响明 |
评述 |
铁磁-超导体系中磁振子的非经典效应 |
唐一文 |
评述 |
胍基材料钝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李 炜 |
评述 |
机器学习在相变中的应用 |
杨利建、贾 亚 |
评述 |
噪声与信号:基于模型的神经元系统中随机效应研究 |
侯德富 |
论文 |
有限温度及运动背景下的全息施温格效应 |
张汉中 |
进展 |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喷注输运系数提取的研究进展 |
桂川大志 |
进展 |
变色龙场论及其唯象研究进展 |
金 晶、林 海 |
进展 |
微波电磁超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
邱 明、祝志宏 |
进展 |
过渡金属修饰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基氧还原和析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赵蕴杰 |
进展 |
RNA-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研究进展 |
黄光明 |
进展 |
单片型像素探测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